2006(6).
摘要:题目作者[期](页)论文比粒度———一种表示砂石粒度的新概……………………………………念傅沛兴[1](1)三乙醇胺对水泥初始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马保国许永和董荣珍[1](6)两类典型碱活性岩石在碱溶液中压蒸的反应产……物卢都友吕忆农梅来宝等[1](10)硫酸盐侵蚀下石膏形成引起的水泥净浆破…………坏肖佳邓德华张文恩等[1](19)水泥砂浆的薄膜电势及其模拟实验研………………究李建勇杨红玲姚燕等[1](24)复合材料梁修复层脱落的光纤检测技术……………………………………江毅许颖Christopher K.Y.Leung[1](28)非稳态情况下钢筋锈…
2006(6).
摘要:许仲梓,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是“国家973”和“国防973”两个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非金属基功能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测试中心主任、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兼任江苏省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兼任《硅酸盐学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材料学报》、《水泥工程》等6种刊物的编委.许仲梓教授1981~1984就读于南京化工学院硅工系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
胡曙光 , 耿健 , 吕林女 , 丁庆军 , HU Shu-guang , GENG Jian , L(U) Lin-nü , DING Qing-jun
2006(6):633-637.
摘要:在Olson水吸附法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水吸附法,然后用改进水吸附法对水泥中的C-S-H凝胶进行了半定量分析.
2006(6):638-643.
摘要:在研究铬渣的胶凝活性以及不同掺量对水泥硬化浆体物理性能影响的基础上,选用了羰基焦醛系、聚羧酸系及萘系3类减水剂,并探讨了这3类减水剂对铬渣-水泥硬化浆体物理性能及Cr(Ⅵ)渗出的影响.试验表明,铬渣具有良好的胶凝活性,聚羧酸系减水剂对铬渣-水泥硬化浆体中Cr(Ⅵ)的浸出有一定的弱化作用.
2006(6):644-648.
摘要:通过小圆环约束开裂试验方法评价了不同胶凝材料体系的体积稳定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胶凝材料体系开裂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硅灰>矿渣>粉煤灰>二元和三元复合组分;减缩剂能降低混凝土开裂敏感性;减缩剂和膨胀剂复合使用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能.
2006(6):649-653.
摘要:利用钢纤维和石墨为导电相,采用渗浇工艺成功配制出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即石墨水泥砂浆注浆钢纤维混凝土(graphite slurry infiltrated fiber concrete,简称GSIF-CON).试验研究了石墨和钢纤维掺量对GSIFCON电阻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石墨及钢纤维掺量对GSIFCON电阻率的影响明显,并均存在渗滤阈值.当石墨和钢纤维掺量达渗滤阈值时,可使GSIFCON的电阻率降低约100倍.通过对SIFCON(slurry infil-trated fiber concrete)和GSIFCON两种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变化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SIFCON和GSIFCON导电机理模型.
2006(6):654-659.
摘要:采用虚拟裂缝模型结合线弹性断裂力学,分析了掺与不掺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断裂特性.结果显示,RPC中掺入钢纤维后,其裂缝的扩展受到限制,而断裂韧度、裂缝尖端亚临界扩展量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c)大大提高,韧性得到显著改善.另外还给出了掺与不掺纤维RPC各断裂参数随纤维掺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其断裂破坏的机理.
2006(6):660-665.
摘要:根据钢筋锈蚀电化学检测的基本原理,依据电化学三要素对火灾混凝土钢筋损伤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火灾混凝土钢筋损伤的电化学判定准则和辅助分析模型,然后运用上述准则和模型对实际火灾混凝土结构进行了诊断评估.
2006(6):671-674.
摘要:利用荧光显微照相技术研究了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和相分离的微观过程,发现某些改性沥青即使能满足离析试验要求(上下部软化点差小于2.5℃),但是在热储存过程中其性能仍会下降,因此仅仅根据离析试验的上下部软化点差小于2.5℃来评价SBS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是不全面的.为此,提出宜用动力稳定性、性能稳定性和聚集稳定性三方面来全面评价SBS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并提出了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的评价标准.
2006(6):675-680.
摘要:针对我国苏南地区高温多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湿度变化时易产生干缩裂缝的缺陷,借鉴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筛选出9种集料级配组成设计方案,对其水泥稳定碎石试件分别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干缩试验,分析了集料级配组成对水泥稳定碎石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缩应变的影响,并对其集料级配的合理组成进行了探讨,优选出了干缩应变小、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的集料级配组成设计方案.
2006(6):681-687.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防火涂料中树脂、颜填料以及防火助剂对其防火、防腐蚀性能的影响,发现防火助剂是影响防火涂料防腐蚀性能的关键因素.分别研究了发泡剂、催化剂以及成炭剂等对防火涂料防火、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防火涂料的防腐蚀性能随着防火助剂水溶性的降低以及粒度的减小而显著提高.
2006(6):688-694.
摘要:制备了纳米CaCO3复合建筑涂料,并对其主要应用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当改性纳米CaCO3的添加量为3.0%(质量分数,下同)时,该涂料应用性能改善最为显著.研究了温度、纳米CaCO3种类和用量对建筑涂料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流动特性符合Casson模型;添加1.5%~3.0%改性纳米CaCO3的建筑涂料,其表观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较低,剪切稀化能力较强,Casson屈服应力较小,抗温度稳定性较好,且与涂料应用性能改善显著的工艺条件基本一致.
2006(6):695-699.
摘要:磷石膏经高温煅烧改性后与高钙灰、钢渣二元矿物复合水泥配制混凝土及胶砂.研究了煅烧磷石膏对混凝土抗冻、抗渗性能及胶砂抗硫酸盐侵蚀和抑制体积收缩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煅烧磷石膏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以50%(质量分数)的高钙灰和钢渣为矿物掺和料的复合水泥中加入煅烧磷石膏后,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没有明显改善,但抗冻、抗渗及抗体积收缩有明显改善,氯离子扩散系数降至142.2×10-14m2/s,100次冻融循环动弹性模量损失率降至19%,90 d体积收缩率减至1.50×10-4.
2006(6):700-704.
摘要:在白水泥中掺加变色微胶囊可制备出常温可逆温致变色水泥基材料.掺10%(质量分数)蓝色变色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的颜色可在低温时的蓝色和高温时的白色之间可逆变化,其变色温度约为42℃;掺10%红色或绿色变色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的颜色也可随温度发生相应的可逆变化,两者的变色温度均为58℃左右,其中红色变色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符合建筑装饰对材料低温暖色调、高温冷色调且能随温度可逆变化的要求.
2006(6):705-710.
摘要:采用压制成型方法,制备了碳纤维硫铝酸盐水泥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sulphoaluminate cement composites,简称CFSC),研究了成型压力对CFSC压阻效应和温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型压力为7,10 MPa时,CFSC的压阻性能较好,压应力与CFSC的电阻率之间呈现一一对应关系;碳纤维掺量相同时,成型压力越大,CFSC的电阻率越小;测量频率越大,CFSC的电阻率越小,这与CFSC的极化有关;成型压力对CFSC的温度-电阻率曲线的变化规律没有影响;压制成型CFSC的温度-电导率曲线(1T-lnσ曲线)在-40~85℃内近似呈线性关系,可以应用此特性来测量周围的环境温度.
2006(6):716-719.
摘要:对8根参数不同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基于线性莫尔强度准则提出了一个轴心受压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用其他文献的试验成果对其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通过比较,验证了按照《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9:2004)提供的轴心受压短柱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设计,其结果是安全可靠的.
2006(6):720-723.
摘要:为探索环境湿度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选取了典型的C30和C70混凝土,通过采用饱和盐溶液方法形成不同的相对湿度环境,研究了混凝土干缩值与环境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干缩受环境相对湿度影响显著,环境相对湿度越低,其干缩值越大,但混凝土干缩值与环境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不能用简单的线性关系来描述.另外,普通(C30)与高强(C70)混凝土的干缩值与环境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不同.
2006(6):724-728.
摘要: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的混合水泥以及磨细高炉矿渣和聚合物乳液配制了4种水泥砂浆,研究了这些水泥砂浆试样在1%(质量分数,下同)硫酸加10%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和强度变化.结果发现,混合溶液对4种水泥砂浆都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磨细高炉矿渣能显著提高砂浆的耐腐蚀性能;进一步添加聚合物乳液(聚胶比为10%),则砂浆的抗表面剥落性能有很大改善,其中尤以苯丙乳液与丁苯乳液的混合乳液改性砂浆效果更好,但添加聚合物乳液会导致砂浆的抗压强度大大降低.此外,水泥砂浆试样在混合溶液及清水中浸泡后,它们的抗压强度比值要比它们的抗折强度比值对硫酸/硫酸钠腐蚀介质更为敏感.
2006(6):729-734.
摘要:通过试验研究了盐溶液类型及冻融循环等外部环境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混凝土电阻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受盐溶液类型及冻融循环影响的变化情况.并试验结果表明,氯盐种类和冻融循环对混凝土中氯离子的迁移都有影响.
2006(6):735-741.
摘要:利用自主开发的YZS固化剂对青海格尔木地区的一种原生粘质盐渍土进行固化,研究了该固化土体在干湿循环后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用环境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观察了固化土试件内核和外围部分的微观结构,并分析了试件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经过干湿循环作用后,固化盐渍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而劈裂抗拉强度降低,其原因是干湿循环作用造成了固化土体试件的核心部分结构增强而外围部分结构削弱.因此,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不能恰当地反映干湿循环对于固化盐渍土的破坏作用,而劈裂抗拉强度则可以体现干湿循环的破坏作用.
2006(6):742-745.
摘要:简要介绍了导电涂膜的性能特点和基本工作原理.将导电涂膜应用于混凝土试块的抗压试验,结果发现导电涂膜在快速加、卸载条件下对混凝土微裂缝的出现及扩展相当敏感.该研究表明:导电涂膜对桥梁、隧道的裂缝监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2006(6):746-748.
摘要:以粉煤灰空心微珠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其表面沉积钡铁氧体层,制得钡铁氧体空心微珠(BFEC).SEM,EDS研究表明:BFEC表面形成网络状钡铁氧体包覆层,具有磁性.将BFEC均匀地撒布于油-水混合液表面,它可以与油液形成均匀混合体并悬浮于水面上.在磁场作用下,该混合体向磁场方向运动.因此,BFEC可用于水域油污的治理.
2006(6):749-753.
摘要:用广东石井特种耐火材料厂生产的铬砖(w(Cr2O3)>94%)和洛阳浮法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的浮法玻璃作为试验材料,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侵蚀铬砖后玻璃液中Cr2O3的含量和铬砖表层显微结构,研究了侵蚀速率与侵蚀温度、侵蚀时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液对铬砖的侵蚀速率随侵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侵蚀时间的延长逐渐趋于稳定,侵蚀速率的数量级为10-4g/(cm2.h).
2006(6):754-758.
摘要:应用交流阻抗谱方法对钢筋表面有机涂层的抗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涂层的不同抗渗性会引起不同的阻抗谱响应,因此可用其作为灵敏的检测方法.有机涂层在浸泡3~7 d后,由于抗渗性的不同,在低频区其相角有明显变化,抗渗性较差的样品相角明显变小,电容显著增大.